当时的陈染对于我来说还在天边,有着诡异的距离,尽管我从她的作品中已经了解她那么多,在精神层面上的熟悉远远超过一个多年的邻人。因为是不得不做的毕业论文,里面便少不了“强说”的成分。毕业论文在2005年分成几篇发表出来,基本保持了1998年的原貌,没有增添什么与时俱进的内容,这对于陈染来说倒没有多大遗珠之憾,因为她的主要作品在1998年之前差不多都出来了,之后写得不多。迄今为止,我不知道她有没有看过那论文。我没有问过她。我希望她没看。
2005年的冬天,我曾经在网上不经意间发现她的博客,进去浏览过几次,发现她贴文并不多,倒是常常贴些照片。于是,就更印证了自己的偏见,觉得她的确是自恋的。后来才知道,大多数博客都是这样的,网民就是要看你怎么自恋的。那时我对她的主要的好奇是这几年她又写了些什么,干了些什么,因为印象中她似乎潜到深水中去了,再也不见浮出来。看不出什么来,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她的身体不好,究竟怎么不好也不知道。她在博客中似乎经常为身体不好,没有精力打理博客,因此博文更新太慢而向读者道歉。而她的读者都是那种经典怀旧式的老牌粉丝,不仅原谅她,而且经常担心、怜惜和祝福着她。后来,我看见了她关闭博客的告示,她说她不适应博客,不愿再那么难以为继地拖下去了。一下子又对她有了新的尊重,觉得这才是她。
2007年冬天,在北京参加青创会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了陈染。一眼看到,便知道她是陈染。大家都在等待合影,人群散乱而膨胀,她的身影出现在其中,则带着那么一种孤静,孤静得似乎根本不属于那里,就像月亮不属于人间一样。周围的热闹似纷纭的尘,凸显出她的寒与寂。她是高傲的,然而,又确乎使我感觉到一种悲怆。毋庸讳言,她已经不再年轻了,然而,又依然是那么一副少女的细弱矜持的表情——我想起她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时间流逝了,我依然在这里。两者统一在她身上,使我感觉到悲怆。她是那么瘦!尽管此前就知道她是瘦的,但呈现于眼前的她的瘦依然令我猝不及防。后来我知道,这与她的萎缩性胃炎有关。但我想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主要的,恐怕还是她的内心消耗太大的缘故。内心太矜持,就连身体也都是矜持的了,矜持到拒绝发一点点胖。所谓母性的光辉,都是与身体的发福相连的,有哪个圣母不丰腴乃至肥腻呢?所以,她的脸上没有这个年纪的女性通常会有的那种母性的温暖的光辉,而依然是少女的寒烟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