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长相不起眼,不仅个子矮小,而且身材比例和五官配置也不精致。如此一个其貌不扬之人,为何能相齐三君,且令当时诸侯国及后人景仰呢?《晏子春秋》读下来,冲击我意识最强烈的,是他高尚的民本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民本智慧。
《晏子春秋》载,因劝谏而引起齐君“不悦”“愤然作色”近二十次,因此而辞相达十多次,还被罢相多次,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都罢过他的相位,最长一次被齐景公罢相七年。但三位罢过晏子相位的齐君,最终还是把他召回,继续听他直言无隐的劝谏。
齐灵公有个癖好,喜欢身边的嫔妃穿男人的服饰。这一来,齐国大街小巷见不到穿花衣裳、穿裙子的女人了,引起其他诸侯国的耻笑。齐灵公于是下令,禁止女子穿男装,否则,“裂其衣,断其带”。这一君令下去,满大街都是撕破的衣服和扯断的衣带,但女穿男装的人不仅不见减少,反而日渐增多。齐灵公不解,问计于晏子,晏子说:你宫内的女人穿男装,却禁止宫外的女人穿,这就好比挂牛头卖马肉,怎么能叫人信服呢?只有“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齐灵公听计,一个月后,大街小巷就见不到穿男装的女人了。
齐灵公之后,齐庄公继位,他尚武好斗,穷兵黩武,刚愎自用,听不得逆耳之言,坚持直言相谏的晏子不被齐庄公待见。但国家安危的关键时刻,又不得不仰仗晏子。一次,晏子出使离开齐国,齐庄公关起宫廷大门,谋划攻打莒国之事。没过两天,齐国都城发生动乱,人们以为发生了宫廷政变,纷纷操起兵器,涌到大街小巷。齐庄公慌了,急忙找人商议对策。商议出来的对策就是一句话:“孰谓国有乱者,晏子在焉。”这句话一传出,人们收起兵器,纷纷回到家中。
即便晏子在齐国有如此大的稳定作用,但他的直谏还是使得齐庄公对他很是讨厌。晏子不看齐庄公的眼色,每上朝都坦言直谏,结果是,谏一次,齐庄公收回一次分封给晏子的封邑和财物。几乎没有什么可收的时候,齐庄公与臣僚喝酒,见晏子不在,特地把他叫来。晏子一到,齐庄公令乐工演唱:“已哉已哉!寡人不能说也,尔何来为?”翻译成白话即是:“算了吧算了吧!寡人不喜欢你,你来做什么呢?”晏子刚进宴会大厅,热热闹闹,没听清乐工演唱的是什么,齐庄公看晏子没听清,令乐工连唱了三遍。这下晏子听清了,从座席起身,面朝北一屁股坐在地上。齐庄公问他为何坐在地上,晏子回答说:打官司的人是坐在地上的,我坐在地上,就是要与你打官司。晏子的讼词是:“婴闻之,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其身。”最后补充一句:这大概就是说你!齐庄公当然受不得晏子的如此数落,晏子也知道他数落的后果是什么,于是回家,把家里所剩无几的财产全部还给朝廷,带着家人徒步向东走去,一直走到海边,在那里种田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