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3年8月,和我们相濡以沫五十多年的父亲离开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破碎了。很长时间,我都走不出内心的伤痛。
父亲走的时候87岁,也算高龄了,让我伤痛不已的不是他走得太早,而是太痛苦。眼看着癌症把他折磨得不成样子,我们却束手无策。这让我一想起来,心里就刺痛。
父亲走了两年后,我和姐姐才去彻底整理他的房间。
在一个很旧的樟木箱里,我们发现了满满一箱信件。这些信件用报纸包着,细绳子捆着,上面贴着小纸条,注明了是谁的信,哪一年到哪一年。全都是父亲的笔迹。
我从来都知道父亲是个生活很有规律、喜欢收藏的人,他甚至收藏了我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所得的奖状,最早的一张是1965年的,薄如蝉翼,还是老师油印的。我发表作品的所有剪报,他也都一一剪贴归纳放好。
但是,当我们看到这样满满一箱信件时,内心还是被震撼了,很感动,也很悲伤。
我即刻拍了几张,发在“朋友圈”,不料引起了很大反响。几乎所有的朋友都被深深感动。有的说,他的父母也为他保留了早年的信件,只是没我那么多;有的说,很遗憾自己的父母不会写信,从来没有收到过父母的信,很羡慕我;还有的说,几乎没有和父母分开过,所以没有书信往来。更多的朋友说,这些信太珍贵了,你应该整理出来,写本书。
起初我并没有这个念头,但说的人多了,心就动了。我想,也许父亲那么仔细地留下这些信,就是希望我有一天会去整理它们。
最后我终于下了决心,开始整理。整理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脚印,体味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想起了那些爱护我,包容我的人。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回顾。
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以此,来纪念我的父亲。
第四章:考大学
21
在我所有简历里都有这么一句话:1979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
对我来说,考大学是我人生迈过的第一道坎。
1978年,在我当兵第二年,我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第一目标,上大学,而且是无论如何都要上。我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但1978年失败了,不是没考上,是没让我去考。那时候战士考大学,必须领导批准,并且有名额限制。
1979年来临,我蠢蠢欲动,想再要求一次。
但是在说考大学之前,有另外三件事,也发生在1979年。
先讲最小的一件:我有了一笔“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