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高考科目有五科,文科是语数政史地,理科是语数政理化,外语是参考,未计分。我考了304分,而重点文科线是310分。从我给父母的信看,四川的文科成绩,上300分的有1500人左右,上320分的有800人左右,而重点文科只招751名,我自然就进不了重点了。即使发表过作品,由于前面所说的体检问题,也没能进入。
我进入川师。全称是四川师范学院,后改为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现在的川师已经有很多个校区了(26个学院)。我当时就读的是狮子山校区(主校区)。狮子山在成都东北角的沙河旁,说是山,其实就是一片丘陵。校园外是大片的田野,远离城市中心。当时感觉很偏僻,后来我去了美国,才发现美国的大部分大学都是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在市区的很少。
当时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发放给我们的,还有一份《四川师范学院一九七九年新生入学须知》。进校报到后,又发了一份儿《欢迎信》。可惜的是,这两样原件我都丢失了。感谢我的大学同学冯伍雪,她细心保留到了今天,并翻拍给我。细看,非常有意思,尤其是入学须知和欢迎信,一个说明文,一个抒情散文。
先说新生入学须知,那就是一篇说明文,没有废话,很具体地写了九点必须告知新生的事项,包括转组织关系、转户口和粮油关系等。最复杂的是第二条,转粮油关系:
二、新生必须带户口和粮、油关系及副食品供应关系(成都市学生带副食品号证)。新生在办理粮油证转移时,应特别注意:(一)“迁出地停止供应日期”,应填开始供应日期的上月底(如在十月一日开始供应,“迁出地停止供应日期”应填九月三十日止),另外,迁出日期应在供应日期之前;(二)按照我院所在地粮油站规定,“迁入地开始供应日期”应是当月一日起,凡当月一日以后的破月供应,一律无效;(三),“转移证”内应盖迁出粮站公章及经办人私章;(四)入校学生粮、油关系未办来之前,报到时应按每月定量34斤交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