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门没有开在马路上,被一条花坛隔着,进出都要从辅道走,就是美中不足。单凭这一点,这个小区就没有领导。小城上有个小区,为了让小车能唰地进来、呼地出去,有本事硬是在斜刺里拉出一条路来,弄得前面的“环岛”上开出五个路口,监控都照不到,这才叫小区里住着领导。后来了解过来,确实我们这个小区,要数我的级别最高,嘎嘎,是一个“写字”的主席,于是,区民们就由衷地把我叫成“区长”,叫我主政业委会。我说,区长和业委会就算了,好不容易争取过来,你们还是自己当吧。我可以给你们出出主意,比如,每年搞一次小区会餐,让区民们相互认个脸,知道谁是谁;再比如,方便时开个“困难诉求会”,有难处倒一倒,有资源共享一下,这样大家就走近了。怎样,这些点子是不是很不错?
其实,我这人还是躲在背后合适,看看人,想想事。
老司姆
我家对面的老司姆,是一个很有生活品质的老人。我虽然从未去过她家串门,但可以想象,她家里一定是很考究的:地板铺到了阳台上,阳台安装了弧形窗,就是放出阳台的晾衣架,也都是加强加料的不锈钢的,比我家好很多。一个老人,能在阳台上都这么用心,其家里的摆设肯定是又新又好的。
老司姆有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晚饭后散步唱歌。散步健身,唱歌练肺活量,都是在小区河边的健步道上,边走边唱,一般是四十分钟。她出来时的动静我们马上就会知道,因为她身上的收音机早早地响起来了,大多是大歌,《我的父老乡亲》《在希望的田野上》,小歌她从来不听。我不用在猫眼里瞄她,也知道她一定是穿得花花绿绿的。老司姆的老伴,也都会陪她一起走,那是个白白胖胖的老头,他其实是不适合走路的,但迫于老司姆的威仪,不得不跟着,这从他携带的行头上就可以看出来:一个小水壶挎在肩上,一个小挈袋拎在手上,里面装的都是走路的各项保障。
我猜想,老司姆的生活一定是很完美的。
每个星期天,老司姆的儿女都会到这里来,有小孩在楼梯上跑上跑下,吃中饭,吃晚饭,很是天伦之乐。但是,每一次,他们家都会吵起来,嘈杂声很快扑出家门,扑到我们的耳朵里。有时候,他们的家门也会突然地打开,于是,吵架就再也控制不住了,从压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