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鲁迅一生酷爱读书,也爱买书,在购书与藏书上花费过大量的钱财和精力。据统计,现存鲁迅毕生藏书共4062种,计14000余册,其中包括中文书2193种,外文书1869种。鲁迅说:“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试看绿林好汉,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由此可窥见其购书的豪气。翻看鲁迅日记中的“书账”可知,鲁迅从1912年5月至1936年10月不到25年的时间里,共花费书款12165.524元,约占其总收入的十分之一。购书是鲁迅一生中仅次于家用与购房的第三大开销。不仅如此,鲁迅对书籍的收藏保管亦十分重视。许广平回忆说,鲁迅见书沾上尘污必揩拭净尽而后快;每当书籍期刊出版,必先选出两份保存,读毕则亲手包扎收藏。为妥善保管藏书,鲁迅寓居上海时,曾租下一间位于狄思威路(今上海溧阳路)的房间作为专门的藏书室。
回顾鲁迅的作品,可以发现他的文学创作与藏书有密切关系。譬如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不仅受到鲁迅藏书中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影响,还与其留日时购买的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颇有关联,甚至包含了鲁迅对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理解。事实上,无论是留日时创作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文章,还是《呐喊》《彷徨》等小说,抑或是投枪匕首式的杂文创作,鲁迅藏书在其一生的思想活动中都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
谈到鲁迅藏书的研究,首先应当提及的是1944年鲁迅藏书险些散失的一场风波。1944年秋,上海书市流传一则消息,鲁迅的家属依照鲁迅所藏的中外文书籍整理出三册书目,委托北平琉璃厂的来熏阁书店到南方兜售。所谓鲁迅的家属,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彼时居于北平西三条二十一号的鲁迅遗孀朱安。然而,根据许广平后来的回忆,当时策划鲁迅藏书出售的亲属实际上是鲁迅的二弟周作人。且当时在北平图书馆工作的鲁迅学生宋紫佩,也目睹过周作人命馆员整理鲁迅藏书书目的情形,加之朱安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整理鲁迅藏书书目的能力,因此可以肯定,周作人在售书一事中应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另据鲁迅生前好友唐弢的回忆,当时是上海的开明书店首先得到这份藏书书目,鲁迅好友郑振铎在得知消息后寝食难安,随即为保护鲁迅藏书奔走呼号。另一方面,许广平也从开明书店的顾均正处了解到此事,后辗转联络郑、唐二人,希望合力阻止藏书出售。由于当时仍处于战争时期,郑振铎北上困难,便由唐弢及其友人刘哲民前往北平,与朱安面谈。与此同时,郑振铎向来熏阁、修绠堂以及与旧书铺相熟的版本学家赵万里写去多封书信,恳请各大书铺暂缓出售,以防鲁迅藏书流散。许广平也致信宋紫佩,请他带领唐弢等人拜访朱安。宋紫佩是鲁迅的学生,当时供职于北平图书馆,鲁迅离京南下后是他一直照料鲁迅的在京家属。鲁老太太在世时他常来探望,与朱安也较为熟络,所以由他引见最为合适。
于是,在宋紫佩的带领下,唐弢一行来到西三条宅邸说明了许广平与鲁迅友人对藏书的想法。朱安听后却激动地回应道:“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原来鲁迅在世时会按月给北平家属寄去生活费,逝世后寄钱的事则由许广平负责。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许广平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加之当时南北交通阻隔,汇款曾被迫中断,一度令朱安的生活无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