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的人,多数是支边来的,是公家组织来的。少部分人,是自己跑来的。自己跑来的,叫自流人员。朱顺是自流人员。不是一个人来的。是母亲带他来的。同时带来的,还有一个是他弟弟。叫朱民。
母亲五十出头,看上去,头发乌黑,脸上没有什么皱纹,皮肤细得像白瓷。一看,就没有吃过什么大苦。身上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弟弟长得和母亲像,也很清秀,长长的身条,挺挺的,看上去,像一棵没有枝杈的树。
朱顺和母亲和哥哥长得不像,长得高大壮实。三个人站到了老连长跟前,母亲求老连长收留了他们。老连长答应了,除了可怜他们,还看上了朱顺的身体。农场开荒缺壮劳力。
上户口时,问什么成分。儿子不说,看着母亲,母亲说中农。
母亲年纪大了,还是个小脚,不能下地干活,呆在家里,给两个儿子,做饭洗衣服,也做一些针线活儿。和当时许多老年妇人,没有什么区别。
别人去串门,问朱顺怎么哑的。母亲给别人说,小时候,发高烧,差一点儿烧得死了过来,活过来,就哑了。
别人还会问别的,比如说,咋就你一个人了,孩子的爹呢。
母亲就说,得病死了。
农场的人,想让人看得起,得能干活儿。至少,要让老连长喜欢,得能干活儿。
朱顺真的能干活儿。地里的活儿,好像没有他不会干的,没有他干不好的。
也难怪,他有力气,一干起来,不跟别人说话,别人说什么,他也听不见,只是闷着头干,别人当然就干不过他了。
老连长在南泥湾开过荒,评上过劳动模范,戴过大红花。革命胜利了,还让他开荒,一点意见没有。只想再建一个南泥湾。让组织上再给他戴大红花。
每天在地里转,指挥检查生产。看到朱顺干活的样子,老连长脸上有了笑。
老连长脾气不好,很少笑,经常骂人,不好好干活的,偷懒耍滑的,他能骂你祖宗八辈。不但骂,还会打。那个叫汪兴启的,干一会儿活,嫌累,躺到垄沟里睡觉。让老连长看见,走过来,一脚踢到屁股上。踢出了一大块青肿。
看到朱顺干活,不但笑,还会走过去,拍他的肩膀,朝他竖大拇指。